-
马映选
人物生平 1933年2月奉陕西省建设厅调令,参加汉(中)白(河)公路测量及施工,直至公路建成。1942年回凤,任县政府建设科技师。 1942年县内创办初级中学,马映选任设计兼监修,次年5月4日竣工,秋季招生开学。当年又由他设计,在凤州西门外建成造纸厂。 他在公路测设和房屋建筑方面知识丰富,热爱公益事业。建国后应邀设计凤州乡杨家山悬索桥,测量南山湾村和北山村公路、红花铺至罗卜庵矿区公路...
-
韩立人抗日政府科长
人物生平 韩立人1915年生,海南省文昌市罗豆农场人。 1934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 韩立人,抗日战争时期,曾任文昌县抗日政府科长等职。解放战争时期,历任那大特别区委兼区长、澄迈县民政部长、儋县县委、琼崖西区地委部长。海南解放后,历任海南区委秘书处长、屯昌县委,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党委委员、、副州长、州会副主任。后离职休养...
-
韩立人
人物生平 韩立人 1915年生,海南省文昌市罗豆农场人。 1934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 韩立人,抗日战争时期,曾任文昌县抗日政府科长等职。解放战争时期,历任那大特别区委兼区长、澄迈县民政部长、儋县县委、琼崖西区地委部长。海南解放后,历任海南区委秘书处长、屯昌县委,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党委委员、、副州长、州会副主任。后离职休养...
-
陈用良
人物生平 1919年五四运动后,参加运动。1926年任紫金县总工会主席。1927年4月,他参加了紫金“四·二六”武装。大失败后,于1928年出走马来西亚沙巴洲山打根定居。1934年起在山打根启华小学任校长,历时38年。曾向当地华侨募捐百万马布,把启华学校扩建成马来西亚最大规模的华人学校,因此而获英国女皇荣誉奖状和奖章。他热心办理华侨事务,成为有名侨领。历任马来西亚山打根客属工会第一至九届理事...
-
陈正恒
人物生平 50年代前期,凤县卫生院外科力量极为薄弱,常见的阑尾炎也需转往外地治疗。遇到孕妇难产,更是束手无策。陈正恒到院后,即开展了下腹中和剖腹产等手术,为医院开拓了业务范围,为病人带来方便。 陈正恒长期在病房担任住院医师,一人管50张病床,对各科病人都能妥善处理。遇到重病人,日夜守护在病房,详细观察,做到正确诊断,精心治疗。他关心医院的人才培训,热情帮助医护人员学习业务技术。在他的辅导下...
-
陈志清
个人简介 自幼随父亲陈少霖学戏,并向赵贯一、王瑞芝问艺。1957年进入北京联谊京剧团。1960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,师从雷喜福、邢威明、陈斌雨等,学演了《将相和》、《群英会》等。1962年毕业分配至北京实验京剧团。1965年调入山西省京剧团,主演了《红灯记》、《沙家浜》、《智取威虎山》、《磐石湾》、《蔡锷与小凤仙》等现代京剧。1987年调回北京京剧团,演出了传统戏《四郎探母》、《红鬃烈马》...
-
陈岳书爱国华侨
人物生平 陈岳书(1900~1971),大树下村(在新安乡)人。世代务农。中学毕业后,12年(1923)到上海,由妻舅王叔阳介绍入三友实业社,派往新加坡主持中华商店业务。从此经常来往于东南亚各地,手提肩背,推销中国产品。 这时,华侨受“五四”运动影响,渴求新书刊,而东南亚书店很少,新加坡虽有“商务”和“中华”两家分店,也只发行本版图书。14年,陈岳书在店内另设上海书局,专售现代书刊。...
-
陈定秀中国第一代女大学生
她是从颜家巷走出去的 十九世末,美丽的江南水乡苏州走出了一位中国第一代女大学生——五四运动的新女性,“四公子”之一陈定秀。 陈定秀,小名,秀之。清光绪二十六年(庚子农历五月初二)(1900.5.29)。生于昆山陈墓镇(今锦溪)下塘街陈敦和里。当时的陈家在镇上称得上是首富,书香门第,历代人文辈出,其曾祖父陈竺生(松瀛)为清道光五年(1825)乙酉科举人。其父陈百川(文海)也是饱读经书,满腹经纶...
-
陈克尔后备队任支部
人物生平 抗日战争时期,在昌洒乡后备队任支部,率队参加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,先后任第三支队中队指导员、第一大队政委等职。 解放战争时期,历任屯昌县、琼中县、白沙县区长、区委、县委等职。 海南解放后,历任白沙县委,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、秘书长、组织部副部长、宣传部部长,广东省建筑公司党委。 1958年在“反地方主义运动”中被错误处理,下放到崖县马岭农场劳动,后调到崖县人民中心银行工作...
-
陈仲舜
个人简介 陈仲舜,青少年时期,在法库县城内的小学、中学读书。1944年至1949年,在新京(长春)医科大学脑系科专业读书。 1949年末毕业后参加工作。1950年初至1955年,在南京脑科医院及南京精神病防治院从事心理医疗和教学研究工作。他一边从事心理临床医疗,一边开展教学研究工作。此间曾拜弗洛伊德—奥地利专家考伯勒教授为师,参加考伯勒办的精神医学研究班,学习治疗精神病的医术。1956年初...